如何看待90后美女蒋涵萱的人体书法,这真的是艺术吗?
如果这也叫艺术,那么就是所谓行为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不沾边。如果这是书法,不管是叫“丑书”、还是“美女书法”,都是在亵渎汉字、亵渎书法、亵渎每一个正经书写的人们。
以“90后”、“美女”为噱头,挂着所谓“丑书”继承人、传承者的头衔,用身体蘸墨在宣纸上蠕动着“书写”,“写”出来的东西需要用无穷无尽又带有指向性的暗示,才能让人分辨出是所谓的“字”,最后还是不会明白到底“写”的是啥字,这种“创作”的过程,这些年有个让人意味深长的称号:“行为艺术”。
这种“创作”的结果,就是很多“行为艺术”带给人们的最大观感:不知所云、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和心中油然而生“又疯了一个”!
看看这幅所谓的90后美女人体书法吧,只要是正常的人,会不会感觉到被侮辱了眼睛?
其实这个90后美女蒋涵轩,以前可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书画创作者。看她以前的作品,无论字画,都挺正常的。可惜为了快速成名,为了彻底从年轻的书画创作者里面“脱颖而出”,她选择了一条惊世骇俗和颠覆三观的道路。
其实就是为了出名不惜一切。客气点说是剑走偏锋,正常的说法,是脸都不要了。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以后会不会出现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那种脱得***,蘸墨在宣纸上、甚至在其它的载体上滚来滚去的00后、10后、20后美女“书画家”、还顺带全网直播的?
想必很快就会出现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了吧。
这个美女的名字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只听说过丑书,对于人体书法也是前所未闻。
姑且不论她这是不是艺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书圣”见到此情此景此美女写此样书法,非被气活了不可。
试想,这人体书法写作时的场景是多么的唯美。
一张宣纸,白白亮亮,价值数元、数十元不等;一个美女,光鲜亮丽,时尚***,正当青春、年少;宣纸与美女搭配,尽显古典气质。可是,悠忽间,美女泼墨于身,在宣纸上如蛇样游走,纯白留下了一道道墨痕。再看,宣纸已不纯洁,美女已不光鲜,徒留一张不值钱的宣纸,和一身已被墨染黑的衣服,仅此而已。
也许是我不懂艺术,但是最基本的美与丑还是分得清楚的;也许我不懂书法,但是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懂的。
你说,这人体书法,还能称得上是书法吗?最多也只能称作一种“在宣纸上爬行的人”,连行为艺术都算不上。
当前,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流量”经济,一些人想借助网络平台,一夜爆红,达到人红财来的目的。各种雷人的噱头不断考验着受众的智商,看看吧,造谣传谣者有之,搔首弄姿者有之,夸大报料者有之------,总之一个道理,那就是想尽一切手段,就想博得眼球,***皆知。
不懂得艺术,但是不要去糟蹋艺术。书法是中国民族的瑰宝,流传至今,无数名作受历代人喜爱,更有无数书法爱好,乐而不疲地练习着。想出名,但是不要打书法的主意,因为这是在亵渎艺术。
我只能用不要脸,厚颜***,送给她。明明是想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让自己火起来,还死不要脸非要说那是艺术,真是不要脸!
现在这样的人很多,为了能红能火,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这段时间很火的铁棒磨成针,主播用一根大铁棒每天磨,非要说是搞什么传统文化。其目的主要就是增长人气,给自己加粉。因为有了人气,可能就离赚钱不远了。
这位蒋涵萱更是如此,居然能像到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毛笔来写字画画,简直让人无语!用脑袋上的毛蘸着墨汁画画,用身体蘸着墨汁在布上一滚,就是一篇艺术品了,真是让人哈哈!
这种小丑的所谓艺术,实在不敢恭维,还是你自己在家里慢慢欣赏吧,要不然就收藏起来,说不定百年以后能价值上亿呢!
小丑的世界咱不懂!
用灵魂创作的艺术,不是***都能看得懂的,虽然我也没有看懂蒋涵萱的人体书法,但我认为她创作的作品是真艺术,正如周杰伦的歌一样,又有几个人听懂了歌词呢?
2019年,“盲书***”张强和“射墨”***邵岩到比利时进行了一场书法表演,戴着黑色帽子的长胡子***就是邵岩,他用针管向宣纸上“射墨”,动作优美,姿势帅气,人们称他为“射墨”***,而他的对面就是“盲书”***张强,对于张强,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的书法创作***在网上引起强烈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在炒作自己,也有人认为他是用“心”在创作。
95后的美女蒋涵萱就是“射墨”***邵岩的徒弟,她作为青年书画家,是不折不扣的科班生,她高谈书画创作艺术,人体书法便是她的创作特点。她的书法理念为“著墨于五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双腿、双手与身体都蘸上墨水,在纸上爬行,形成手掌和脚板印,整体图形是两条平行线,这样就创作出了一幅书法作品。
她的这幅书法作品到底有多少人能看得懂呢?作为普通老百姓而言,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看得懂,我至少看了10遍,都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我依然相信它是艺术。
艺术,只有懂得它的人才能好好欣赏,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书法作品也要不断创新,人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需要有一个过程,慢慢习惯就好了。
一个“射”,一个“爬”。去年欧洲的某艺术盛会上,1962年的邵岩带着95年的女徒弟蒋涵萱,一个表演“射书”,一个表演“爬书”,或曰“蛆书”。
所谓“爬书”,就是在衣服上蘸满墨汁,而后在白布上爬行,爬出的痕迹美其美曰中国书法艺术作品。
列位看官,就这样一条长长的痕迹像,像不像一条巨大的、吓人“蛆”?所以他们自己称之为“爬书”,而看的人偷偷称之为“蛆书”。
且慢,这也能称作字?这是个什么字?称之为字、称之为书法,这是亵渎中国文化、亵渎中国艺术。
蒋涵萱据说能书善画还擅摄影,是所谓的“三栖艺术家”,曾入选2018年浙江省“新峰***”,并有作品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
可是,好好的路不走,干嘛偏偏搞这些歪门邪道呢?
继曾翔的吼书、邵岩的射书之后,现在又有了爬书(蛆书)。听说,在香港的某烂片中,曾出现过“性书”,不知是否对蒋美女有所启发?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古代绘画中躯干肥硕、四肢细弱的形象是写实还是艺术创作手法?
古代绘画中人物很多形象肥硕,四肢虚弱,手指纤纤。这是国画人物写意的体现,当然,也有写实一些作品比如渔翁,柴夫等。当时,古代审美中富贵仙人等形象肥胖也代表着富贵。这是艺术审美取向。包括到我们近代,乃至现代,某些富贵,仙人形象也是略有夸张,大腹便便形象。这是一个民族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是一种艺术常规表现。
绘画是创造美的艺术。画的美不同于生活的美。它是完全根据画面的整体需要来决定画中每一个元素的夸张概括缩小放大虚实等——如果把冷军的超现实的美女放上去肯定不协调。因此古代画上的人物一定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且是传统的一时期或一种。
敦煌壁画有着大量的人物画存世,我们来看一下裸上半身的“飞天”图,还是符合人体造形的。
下图为敦煌绢画中的精品引路菩萨(唐.男***),人体比例非常完美。而画面中冉冉升天的贵夫人造型有点夸张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世俗题材去感受一下人物画,如图:
我们通过古代早期的人物画已经可以了解到,就是“写实”的追求。
唐宋时期的绘画(工笔画)是以写实为主的,由于古人的服装基本上是直通型,所以腰就显得肥了点。而把女性的手画的纤小细弱就不排除故意而为了,因为大手大脚的女性在古代属于粗俗相,不符合贵人相貌特征……我画女性也喜欢修改大手大脚与胸部,尽可能的画成美人状。
客观来讲,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唐伯虎后一代不如一代……清末的海派任伯年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有成就的人物画家了。
而现代的中西成合形式的人物画,尽管在造型上提升了,却又缺失了更为重要的笔墨魂……美人提酒来啦!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时内心真的想“哈哈哈”,超写实啊!这真的就是东方人“富裕”后的体型,没有自我贬低的意思,也不必妄自菲薄。
这是“人种”造成的体态,人类世界中不仅有肤色差异,体型亦各具特色。
我们今天关注古代国画中的比例、结构、造型,其实,是源自新的“审美观”,它是受西方美学影响的“审美”。还是那句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如果没有古希腊的人物雕塑,没有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健美运动”的兴起,没有看到西方人的“肌肉男”,我们不会有对八块腹肌和马甲线的关注,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接受着,认定那“大腹便便”,”四肢细小”,”指尖纤纤”,就是“美”;“三寸金莲”就是女人的“标准”。如今,人们真正的懂得了”美是什么 ” ,它不仅是“约定俗成”,还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健康之美!不一定“五大三粗”的腱子肉就是“美”,也不一定“杨柳细腰”的骨感就不“美”,重要的是,健康快乐!
由于人种的体貌构成的限制,我们东方人的表层脂肪比西方人的多,因此,没有特殊的“训练和营养”的加强,到了一定的时段,我们的体型真的就是躯干“中臃” ,这是由于腹部、内脏运动的少,因此更容易堆积脂肪,而四肢越发的看起来“细弱”。东方人不仅皮下脂肪相对“多”,皮肤也比西方人的皮肤细腻光滑,体***对也较少。我们是亚洲的黄皮肤系列,日光照射久了会被“晒黑”,呈棕色。而西方的欧洲白人系列,却往往被日光的紫外线”晒”成“粉红色”,他们自己也不喜欢那种“粉色”,因此,西方人”喜欢“棕色的美,认为”它”代表“健康”。
当我们开阔了眼界,见多了“不同”,我们曾经的固有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吸取精华,除去糟粕。想必再过若干年,后人回看历史的时候,那种曾经的“大腹便便”和“弱不禁风”,以及”头大身子小”的“不似尺”,都会消失不见。回看历史,我们的古人真的很可爱,他们真实的还原了历史,让我们这些后人得见“从前”!感叹时光。
在中国民间有“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的说法,意思是手的变化实在太多,结构和动态很难准确把握。而柳条的婀娜多姿的垂悬轻盈常常让画者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在没有力学、运动学、解刨学、以及绘画***的思维支撑时代,想创建一个符合科学观的绘画作品实在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勉为其难啦。古代的中国没有“肌肉男”吗?未必,只是画家的可选范围实在是极其有限,出行不便、身不由己。再者,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量度古人的画,未免太不近人情,也缺失历史观。尽管我们的古画***和动态结构不能令现代人“满意”,但它们丝毫不影响绘画带给观众的诗情画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