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亭台建筑风格介绍?
古代亭台建筑风格∶
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亭子是最多见的一种。在古代亭子有很多用途,比如交通要道的路亭,市里的街亭,城门楼上专门立旗杆的旗亭,边界烽火台上供瞭望敌情用的警亭,水井上的井亭,专门为碑刻筑的碑亭,以及钟亭、鼓亭等等。
亭子最早用于园林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隋唐,隋汤帝建筑西苑(在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
亭子虽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亭子的造型主要取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及屋顶形式等。过去的亭子大多釆用易于加工和搬运的木枓,构筑由木柱支撑屋顶。这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木结构体系,为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中国亭子最早的形式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形,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以后逐渐发展成多角形、圆形、十字形等复杂的形体。屋顶形式也趋于多样,并由单体发展为与其它建筑相联的组合体,或由单层到多层。
古代的亭子造型有:三角攒尖顶亭、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单檐式或重檐攒尖顶亭,卷棚顶、歇山顶亭,组合式亭、半亭。
古代亭子的屋顶结构比较特殊,攒尖顶的各脊由各柱中间中心向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宝顶”、“宝瓶”来结束,成伞状。屋顶的檐角一般反翘,北方起翘比较轻微,显得平缓、持重;南方起翘得很高,显得轻巧雅逸。亭的屋面铺瓦作脊,北方宫廷园林一般用色彩艳丽、锃光闪亮的琉璃瓦,加上红色的柱身及梁枋上冷色调的彩画,洁白的汉白玉石栏、基座,显得富丽堂皇;南方园林中亭的屋面一般辅小青瓦,梁枋柱刷深褐色油漆,显得清素雅洁。
为什么有的建筑都要个小亭子?
亭子在公园是画龙点睛,供游人休息、赏景。
《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 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 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亭子是一种汉族传统建筑,让人入内歇足休息,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要是增加建筑物的美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凉亭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对点景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既增加了园林的情趣,又丰富了园林的景观。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合理设计与安排,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园林亭子的规格?
一般亭子分为四角;六角;八角。三角很有,很少。亭子柱与柱间尺寸为2.0米;2.1米;2.4 米;2.7米;3.0米。廊子的尺寸,宽为2.4米---3.0米;柱间距为3.0米以上(3.0--6.0米)
户外防腐木凉亭尺寸要适合环境的需求,比如占地面积,空间等而设定的亭子的大小,一般的情况而言需要各种凉亭环境的变化需求,不断的进行凉亭的设计和尺寸的改造 公园的凉亭,一般直径4米左右,家庭凉亭直径2.5米以上。 一般的亭子尺寸有3×3、3.5×3.5、4×4、4.4×4.4米,有的还可以根据用户
标签: 园林景观设计平面图亭子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