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大军为何如此强悍?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军队为何如此强悍?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对唐军的攻击。史称“安史之乱。”叛军携雷霆之势,凶神恶煞,千里绝尘,几乎无人能敌。叛军之所以如此强悍,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唐朝自从经历了“贞观之治”的盛世风华!
再到武则天的进一步巩固朝政。
以及唐玄宗的“***盛世”的天下太平!可以说是多年了一片升平之势。
无论是边境守卫,还是京师防护,都是松懈到一点都没防范,所以听到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最大的反应就是震惊!震憾。很多州县一听到叛军来攻,几乎没抵抗,而是望风而逃,弃城而去。
面对朝臣奏请,唐玄宗初初不相信安禄山会反。
直到叛军攻下唐军多处城池后,唐玄宗才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坚守洛阳,任命荣王李琬东征。毕思琛在东都洛阳募兵。而封常清在长安募兵!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这一年,安禄山统领十五万大军在范阳起兵,他的强悍更多的表现在范阳到洛阳这条漫长的战线上。
安禄山起兵之初的强悍,的确让***王朝大跌眼镜。
他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之时,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放在心中,七天之后,唐玄宗才下令在洛阳前沿一带构筑防线。
这也意味着,唐军所谓的三道防线并不牢固,几近都是临时拼凑的大军,根本没有实力和安禄山的大军真正抗衡。
除了这三条正面防线,唐玄宗还下令在朔方、河东两地再度构筑防线:
而唐王朝在后期之所以能够顺利反扑安史之乱,也正是因为河东、朔方这两块战略要地。
安禄山的十五万大军迅速南下猛扑洛阳一带的军事防线,陈留、洛阳、陕郡的军事力量接连被破,燕北军团直扑潼关。
潼关以前的燕北军团是最为风光的一段时间,也是战斗力最为彪悍的一段时间。只不过安禄山大军战斗力的彪悍并非真正的彪悍,而是因为反叛的速度够快,也够猛烈。
唐代营州枊城(今辽宁锦州)胡人安禄山在对东北各族的战争中,立下军功,受到唐玄宗的重视,以一身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控制了经济文化素称发达的河北和河东地区。他不断招兵买马,积聚钱粮。奏请提升许多胡人为大将,延请不得志的汉族地主做幕僚。
天宝十二年(755年)冬,安禄山利用唐中央兵力空虚,宰相杨国忠为人民痛恨的机会,从范阳起兵反叛,带领所部由同罗,奚,契丹和室韦人组成的军队共十五万人南下,欲推翻唐的统治。
安禄山的军队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很快就渡过黄河,进到洛阳附近。唐玄宗命封常清前往洛阳募兵抵御,又在长安募集市井子弟和无业游徒,与原有少量唐军共五万人,由高仙芝带领,屯驻陕州。这些人没受过军事训练,在武牢关和洛阳城下接连打败仗。
唐玄宗杀封常清和高仙芝,改派哥舒翰为统帅,后仍败,丢潼关,长安震动。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人民纷纷反抗。叛军遭受挫折,内部矛盾加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
唐军集中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和西域的军队,又借回纥兵,夺回了长安和洛阳。直到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才被平息。
可以看出,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是因为唐王朝承平日久,唐玄宗宠信杨国忠,杨贵妃兄妹,不理朝政。唐诗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再加上唐王朝疏于防范等,致使安禄山坐大,终于酿成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举起造反大旗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洛阳,并在那里称帝。半年就攻进长安,把唐玄宗撵得慌不择路往四川跑。
说起来,地方上造反要攻入京城,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七国之乱”就没有成功,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也打了长达四年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安禄山打起来却那么容易,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拿下了唐朝的陪都洛阳呢?
(安禄山剧照)
我认为,安禄山之所以打起来那么容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当时唐玄宗一味地想要开疆拓土,把突厥和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盘攻下来。因此把国内的主要兵力都囤积在边关。拱卫京城的兵力非常少。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由于他自己掌控着三个军镇,因此有差不多20万人。而守护京城的兵力不到8万人,在数量上已经是劣势。
除了数量上处于劣势外,战斗力方面,守卫京城的军队与安禄山守卫边关的军队也不能同日而已。安禄山的军队久经沙场,是多年在边关经过磨砺的,战斗能力十分强劲。而守卫京城的部队,却由于唐朝承平的时间太长,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仗。
标签: 南宁市精锐建筑装修工程有限公司